华南师范大学

报刊:《华南师大报》

内容搜索

标题导航

  • “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”

    摘要:韩启德摄/郑宇云5月23日下午,700名广东高校的科技菁英代表齐聚华师音乐厅,翘首等待一位古稀学者的莅临,他就是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。谈大学生活:“不要让太多表象的东西来打乱...

  • 74岁皮道坚的变与不变

    摘要:五月濡湿闷热的天气里,走进酡红砖瓦与鹅黄色路牌构造的红砖厂。穿过几条绿荫小道,就到达了位于D9号的工作室。从一米多高的橙黄栅门望进去,庭院草木扶疏。敲门进去时,工作室的主人...

放大 缩小 默认

74岁皮道坚的变与不变

   期次:第910期   作者:张丹,梁倩   查看:185   

    五月濡湿闷热的天气里,走进酡红砖瓦与鹅黄色路牌构造的红砖厂。穿过几条绿荫小道,就到达了位于D9号的工作室。从一米多高的橙黄栅门望进去,庭院草木扶疏。敲门进去时,工作室的主人皮道坚与几名友人正相聚于约半立方米的小池塘边,过古稀之年的皮道坚,容光焕发,精神矍铄,言语交谈声音干脆利落,丝毫不见疲态。

    2006年9月从美术学院卸任后,皮道坚担任红砖厂艺术顾问,将工作室搬到了红砖厂。“我的概念里没有退休二字”。虽早已过退休年龄,写艺术批评、策划艺展、组织艺术交流依旧是皮道坚的生活常态。五月份的红砖厂当代艺术馆,就陈列着皮道坚的“新朦胧主义”策展作品。
    2001年,因其在武汉所主编的《美术思潮》中对现代水墨的关注以及在现代水墨领域的成就,皮道坚获得当时广东美术馆王璜生的认可,受邀策划《水墨中国二十年》展览。十四年里,皮道坚所参与的策展百余场,如今他已是中国美术策展协会副主任。同时,作为中国著名艺术批评家,传统艺术推动者,皮道坚笔耕不辍,作品常见于各大艺术类主流期刊网站上,并在2012年出版了个人专著《楚艺术史》、《楚美术图集》。
    在百度上输入“皮道坚”,相关信息足足有几十页。仅在今年四五月间,就有羊城晚报、腾讯大粤网、《画廊》杂志等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。 在艺术界,皮道坚可谓是成绩斐然,他的名字也早已声名远播。宝剑锋从磨砺出,皮道坚如今的成就,与几十年来的自我砥砺是分不开的。

    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
    “小时候,我家附近有一个茶馆,每天都演皮影戏,我经常去看,很入迷。”皮道坚回忆道,“那时候还画过皮影,现在想起来,我对文学、戏剧和绘画的兴趣都是从那时培养出来的。”
    在武汉一中读书时,皮道坚参加了学校话剧团,排演过《阿Q正传》、《忠王李秀成》等,而后加入武汉市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广播剧剧团,因为表现优异被选为团长。高考毕业后,在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的弟子、儿童广播剧团导演鲍昭寿的建议下,怀揣着文艺梦想的皮道坚决定报考导演系。因为错过了第一年的北京电影学院的报名,第二年皮道坚报考中央戏剧学院,并以排名前五的成绩进入了中南考区的复试。“当时复试的题目是要写剧评,我自信满满。”然而,因为家庭成分不好,皮道坚的政审不过关,没有被录取。
    在毕业后的六七年中,皮道坚靠做代课老师、画广告画、砖瓦厂推砖坯的泥瓦小工等工作来谋生,却从不放弃自己的梦想,继续报考包括胜利文工团、武汉人艺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工团等在内的多个文艺团。然而,由于相同的原因,皮道坚在文艺道路上的种种尝试,都以遗憾收尾。
    25岁时,皮道坚进入一家玩具合作社,下车间当学徒做模具钳工,这一做,就是十多年。

皮道坚与同行研讨

    英雄莫问出处
    并不是所有人的职业与爱好都能统一的。热爱工作的皮道坚一直认为自己是幸运之人。其实,“幸运”真正眷顾的是四十岁后的皮道坚。
    在做钳工期间,皮道坚通过画友认识了徐松安、邓少峰这两位当时湖北最优秀的中国画大家,拜在两人门下学习书法、篆刻和绘画。令人庆幸的是,对于许多人避之不及的皮道坚家庭成分问题,两位老师并不在意。“这两位老师,给我上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第一堂课。”
    在此期间,酷爱读书的他通过平时省下来的钱买书。《约翰•克里斯多夫》、《我的大学》、《杰克•伦敦传》等书中出身底层身世坎坷但不放弃的主人公,给了皮道坚极大的精神力量,“这些书都是强调个人奋斗,非常贴合我当时的经历和心理状态。”当年买的《杰克•伦敦传》,现在还放在皮道坚的书架上。
    个人奋斗的精神,在风云突变的时代中显得尤为重要。1978年,全国高校招生改革在中央主持下陆续展开。第二年,湖北美院首届研究生招生,当时美术史论方向的导师阮璞只招一个人,饱受“成分问题”困扰的皮道坚陷入了犹豫之中。
而这一年,皮道坚已经38岁了。
    那时,适逢长安画派画家康师尧先生来武汉讲学,在皮道坚好友刘一原(徐松安的学生,现湖美教授)邀请下,康先生到皮道坚家与他深谈到夜里近十二点时才离去。“到集稼嘴码头时眼看就要赶不上最后一班公共汽车,康先生连说赶得上,赶得上,紧跑几步一下就跃上去了。他抓着车上的把手对我喊:‘道坚你一定要考,你看就像这趟车,我跑几步就赶上了,赶上和没赶上是不一样的。’”
    最终,皮道坚的理论成绩排名第一。这时,他的“家庭出身问题”再次被提出来。好在这次,命运的天平终于倾向了皮道坚。
    “取不取是你们的事,你们若问我,我当然希望是按成绩取。”阮璞先生的一句话,让他顺利地进入了湖北美院。也正是这句话,让皮道坚的命运翻开了新的一页。
    “我是一个有过很多遭遇、做过很多尝试,可以向很多方向发展的人,但没有想到我走上了美术理论这条路。”皮道坚说。

皮道坚与学生颜永 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    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    青春年华里的不得志,让皮道坚具有了坚韧和与人为善的品质,也使得他在以后的教学中,面对自己的青年学生们,有了更多的宽容和照顾。即使在退休后,皮道坚也会经常带着学生一起策展、参加全国性会议等。
    皮道坚为师的和蔼和友善,他的学生对此深有感触。现任教于艺术教育中心的吴文星在1999年时,成为皮道坚第一个也是当年唯一一个研究生。临近毕业时,由于资金短缺问题,吴文星无法去敦煌实地考察完成毕业论文,焦头烂额之际,皮道坚建议吴文星去北京找与她的研究方向有关的教授,并事先联系了这些在京教授,还嘱咐自己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的儿子皮力好好照顾她,为吴文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诸多帮助。
    在生活中,皮道坚也对学生们颇为照顾。吴文星读研究生时就经常跑去皮道坚家蹭饭。“师母的厨艺特别棒,做得一手好湖北菜。虽然是学生,但我常有一种做女儿的幸福感。”至今,吴文星回忆起师母做的“珍珠圆子”(湖北特色菜)依旧赞不绝口。
    皮道坚的人格魅力也常常感染前来旁听蹭课的学生。十年前,本科读医的颜永抱着对文艺的热爱去蹭皮道坚的课。“在皮老师的课程中,我看到了一种人文主义的理性光芒,课程涉及美术史、哲学、艺术、文学等多方面,并将皮老师的人生经历与知识结构相融合。”回忆起当年上课的感受,颜永依旧心潮澎湃,“皮老师的课让我更加明确了往艺术方面发展的想法。”2005年时,颜永如愿成为皮道坚的研究生。
    “‘十年备一课’。”阮璞先生曾对皮道坚如此说。皮道坚将这句话付诸实践,每次课前,皮道坚都会再三检查课件内容,并结合自己的理论成果不断补充丰富,课件中涉及到的观点,他会查阅最新的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。在与皮道坚的交谈中,颜永就常常可以听到当下西方哲学的新兴思想家的论点。
    这种对教学的认真,也影响了颜永。“如今我是广工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,每次上课前我认真备课,不敢说做到像皮老师那样,只想朝着老师的方向努力。”(本报记者  张丹 梁倩)

放大 缩小 默认

华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16265次访问,全刊已有2822716次访问